《卫报》: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被曝暂停中国人权研究,疑受北京施压
11月3日,《卫报》报道,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曾在北京方面的压力下暂停了一项关于中国人权与强迫劳动的研究,导致该校一项重要的人权项目被迫中止。
报道称,今年2月,该校下属的“海伦娜·肯尼迪国际正义中心”(Helena Kennedy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Justice, HKC)下令其知名教授劳拉·墨菲(Laura Murphy)停止所有关于中国供应链与强迫劳动的研究。墨菲的研究长期聚焦新疆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问题,其成果曾被联合国及多国政府引用,用于推动禁止强迫劳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政策。
大学在过去曾称这项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其“强迫劳动实验室”网站被下线,研究项目被搁置。直到10月,学校才解除禁令并向墨菲道歉。
知情人士透露,暂停研究的直接原因包括校方担心人员在华安全,以及大学因被一家中国公司起诉而失去保险支持。不过,《卫报》获得的内部邮件显示,商业考量同样影响了决策。墨菲表示,她后来得知学校“用我的学术自由换取了中国留学生市场的安全通道”,对此“极度震惊”。
这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22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曾点名批评HKC是“反华势力先锋”,随后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官网被中国封禁,校方内部记录称“这对留学生招生造成明显影响”。去年4月,该校驻北京办公室还遭三名国家安全人员上门问询,语气“明显带有威胁”,要求停止相关研究。此后,大学通知中方不再发布有关中国强迫劳动的报告,“关系立即改善”。
英国高等教育监管机构表示:“任何因外国政府反对而压制研究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接受。”
英国政府发言人亦回应称,已就此事向北京表达关切,并强调英国“绝不容忍外国势力在本土恐吓、干预或威胁个人”。
墨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研究禁令已被解除,她仍保持警惕,“我不知道学校是否还愿意像过去那样坚定支持我。”
此事件被视为中国政府对英国高校学术研究影响力的最新案例,也暴露出在政治与市场之间,学术自由所面临的艰难平衡。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