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今天能够异军突起领先世界,得益于几十年的合资企业学到了技术和管理,而燃油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精密度和复杂性,使得模仿难度非常大,弯道超车还会受到各种专利的约束,中国发展国产车也做过不少努力,但最终一事无成,根本没有办法赶上合资车。电动汽车就不一样了,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对发动机、变速器等传统动力总成的技术要求弱化,转而需要的是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技术和零部件、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汽车业正迈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数字化。相较于西方传统车企,中国车企具有包袱轻、顾虑少、掉头快等优势。
特斯拉落户上海,对中国电动汽车异军突起发挥了重大作用,特斯拉是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上海主动给特斯拉“送钱”——贷款35亿、“送地”——以低价9.37亿拿下临港86万平方米的土地。中国给特斯拉如此大的优待,甚至不顾特斯拉对本土品牌的冲击,最大原因就是中国在电动车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整车制造缺乏产业链的支撑和完善。
看看中国自主手机品牌崛起,时任总理李克强大力支持上海以超国企待遇引进特斯拉。中国手机产业的转折点,是伴随着2011年苹果进入才出现的。在此之前波导、夏新等手机品牌,由于缺少先进技术和成熟产业链,无一不是“昙花一现”。那时候连抄袭都沒用。苹果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完善的产业链,每年获得巨额暴利,但中国手机自主品牌的崛起苹果居功至伟。中国才有全球手机排行榜上的品牌,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等名字。
引进特斯拉就是想复制苹果神话,特斯拉承诺零部件国产化,就像苹果产业链在中国落地生根一样使中国电动车企普遍受益。中国政府一直想搞电动汽车,投了很多钱,依然没有形成竞争力,引进特斯拉靠“别人的孩子”来鞭策自己不争气的孩子是一招妙棋。特斯拉拉动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发展,包括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底盘、车身、中控、内饰、其他构件、外饰等。130多家供应商替特斯拉供货,中国企业占据一半。产业链核心环节,锂电池有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科达利、璞泰来,车载通信有中科创达,中控系统有均胜电子、长信科技,外观有拓普集团、华域汽车等。如今特斯拉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特斯拉的到来,催生了一大批国产电动车上马,小鹏、蔚来、比亚迪快速崛起。腾讯、百度、华为、阿里、小米纷纷跻身造车行列。有了产业链品牌就会起来,中国政府创造足够的条件让特斯拉赚足够的钱,这些条件不是白给,必须给把产业链整合优化起来。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坚定引进特斯拉——特斯拉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汽车产业链同样离不开特斯拉。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