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疆酷吏张德江主政岭南之前,广东一直是改革开放“排头兵”,政治风气相对比较宽松和宽容,省委书记及宣传部长对待媒体社长、总编辑的态度是“批评从严、处分从宽,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南方日报社当时更是开明进取、风清气正,头版头条经常发表批评监督报道,令各区县长和书记胆战心惊。
我在文艺部见习之初两周,按照机关书记刘兴池的要求,每天阅读各报社论并提交一篇读后感、“向党交心”,听说报社领导刘陶阅后夸赞写得不错。1990年春节后,我便被下放到离广州最远的南方日报社驻湛江记者站锻炼,期间酷爱调查报道,在当时只有八个版的南方日报发表过几十篇报道和内参,大部分都是批评报道,题材大都是区县领导以权谋私建私房和乡村械斗之类,与总部专事舆论监督的读者来信部和社会生活部合作密切,颇受两部主任黄峨和关健赏识。
1991年8月我奉调回广州,到南方日报社文艺部当责任编辑,从事我青少年时期的志业——文艺批评、文学编辑、报告文学及非虚构写作,颇得李钟声主任及前主任许立源老师栽培,似有即将被提拔为副主任之苗头。
1992年底,南方日报社办主任陈绍儒找我谈话:“自小平南巡以来,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形势大好,报社因扩版和增办报纸急需人才,我和李钟声想当你的入党介绍人,希望你能尽快加入组织。在党委重要机关工作,不入党没前途的,只有入党才能提干。”
我于1993年9月入党,次年底即被抽调到南方都市报筹备小组,组长是时任南方日报总编辑范以锦,副组长是我和关健、张志光。作为老中青三结合班子的青年,我负责制定南方都市报编辑大纲及内容产品设计。